黄浦江畔,“四叶草”再度绽放。5日至10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行,吸引了155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在这场汇聚全球创新的盛会上,一批连续八年参展的外企“全勤生”,不仅带来了前沿科技与产品,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对中国市场尤其是对苏州及长三角地区的高度重视与长期看好。
“2006年,强生正式落户苏州工业园区,明年即将迎来我们在苏州的20周年。”强生中国政府事务和政策副总监刘昊感慨道。过去二十年间,强生医疗科技持续扩大在苏州的投资与布局,先后建立骨科、外科及心电生理等本土生产线,强生医疗科技苏州产业园成为其在华最大的一体化、综合性医疗科技产业基地。他提到,今年进博会上展出的一款7毫米超声刀,首次以“中国智造”的身份亮相。这是强生融合全球创新与苏州高端智造能力的重要成果,彰显了强生医疗科技更敏捷、更高效地响应中国市场日益增长且不断变化的外科医疗需求,以及其“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决心。
多年来,众多跨国企业借助进博会平台的“溢出效应”,持续深化本土化战略,加速“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的良性循环。在杜邦公司的展台前,杜邦(张家港)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瑞庆回忆,在首届进博会上,杜邦与张家港签署了投资协议,去年又在进博会现场签约了新项目。他表示,进博会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平台。8年间,从单一生产基地发展到如今的综合性产业集群,苏州的营商环境与产业活力给了企业持续加码的底气。
从“落户投产”到“生根结果”,进博会也见证着外企与苏州的合作不断升级。“张家港基地作为陶氏化学在亚太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今年进博会展出的不少产品,原材料都来自张家港。”在陶氏化学展区,陶氏张家港生产基地总经理陈乐桐介绍,今年3月,张家港工厂有机硅扩建项目落成投产。这一项目于2023年启动,可以服务于电子、交通运输、可再生能源、包装和建筑等行业客户,支持中国乃至亚太地区的市场需求。
霍尼韦尔能源与可持续技术集团中国副总裁孙建能则在进博会现场回顾了与苏州合作的历史。“我们在张家港设有一体化生产基地、研发及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吸附剂与催化剂等关键产品。”他说,进博会上展示的一套将地沟油转化为可持续航空燃料工艺技术的核心催化剂,正是在苏州生产的。“未来,霍尼韦尔将持续加大在苏州及张家港的投入。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优质的营商环境与丰富的人才资源,让我们非常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进博会是中国开放的窗口,而苏州是我们拥抱中国机遇的一个很好的落点。”刘昊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