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铁路部门对京沪铁路和沪宁城际铁路轨道、路基为期1个月的变形监测圆满结束,备受关注的苏州火车站南广场积水点治理工程正式竣工,困扰市民多年的汛期“出行难”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以前下大雨时这里根本没法走,水能淹过小腿,汽车一过就熄火。”在附近上班的市民张先生指着改造后的路面感慨,“现在好了,雨停水退,再也不用绕路了。”
该积水点位于苏州火车站南广场隧道西侧出口外约50米处,地处城市交通枢纽核心区域。每到汛期,此处积水深度可达30厘米以上,不仅严重影响车辆通行和市民出行安全,还存在漏电、车辆熄火等多重安全隐患。经专业机构勘察,积水问题主要源于道路排水口管径不足导致的排水不畅,以及下游河道长期淤堵造成的泄洪能力下降。
面对这一民生痛点,苏州市姑苏区住建委牵头成立专项工作组,创新实施“排水口扩容+河道清淤”双管齐下的治理方案。工程将原有DN1000排水管升级为(1000×2000)mm大型排水涵,并对120米长的涉铁河道进行生态清淤。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紧邻京沪、沪宁城际两条铁路干线,施工团队在确保铁路安全的前提下,创下30天完成全部涉铁审批的“姑苏速度”。
“我们采用三班倒作业,用BIM技术模拟施工流程,还引进了长臂挖掘机等专业设备。”项目现场负责人指着施工图纸介绍,“尤其在临近铁路段,创新使用钢板桩支护技术,将路基沉降严格控制在3毫米内,远低于10毫米的国家标准。”
该工程是“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生动实践,目前,该新建排水系统已通过多次强降雨检验。苏州市姑苏区住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引入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大数据实时预警内涝风险,为打造更具“韧性”的苏州城市形象提供坚实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