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减量服务作为一种积极的风险管理理念,旨在通过主动干预,从源头上减少风险隐患,降低风险发生概率及损失程度,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记者从苏州市财政局获悉,近日,《苏州市协同推进小麦赤霉病风险减量的保险实践》案例成功入围并获评“2025全国农业风险管理优秀案例”。
据介绍,为深入贯彻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精神,落实江苏省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要求,苏州市推动农业保险实现从灾后理赔向灾前预警、灾中干预的前置性转变,从单一赔付向科技赋能、应急投入并重的转变,从机构独立服务向多部门联动协作的转变,创新构建“预警—干预—处置”全链条风险减量工作机制。
具体实施中,苏州强化统筹部署,构建协同防减灾工作机制。市财政局(市农险办)召开全市农业保险工作推进会,针对小麦赤霉病风险等级攀升的态势,组织指导经办机构建立“1+N”服务机制(即1个专项工作组对接N个承保区域乡镇),主动开展多层次防灾减灾救灾活动,确保风险减量服务全覆盖。同时,在农业农村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多措并举,赤霉病防控知识宣传实现了小麦种植农户全覆盖,显著提升了农户对赤霉病危害的认知水平,切实增强其防灾减灾的主动性和应对能力。
此外,我市开展风险排查,有效控制地块赤霉病发生,依托协保员队伍,全面建立“田块档案”,完成全市109.8万亩小麦种植区风险等级的精细划分,排查赤霉病实际发生及用药情况,通过多元筹措资金,超额达成赤霉病防控目标。2024年,苏州市各级财政安排小麦赤霉病防控资金2059.1万元,农业保险经办机构投入风险减量资金186.75万元,用于免费发放防控药剂及无人机飞防服务,重点支持高风险田块实施第三次精准防治,助力苏州市取得小麦赤霉病防控历史最优成效。
记者了解到,经第三方评估,2024年苏州全市小麦赤霉病病穗率控制在0.1%至1%区间,病粒率均低于0.5%,大幅优于省定标准,创历史最优防控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