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9月23日),张家港市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协调机制全体会议暨“海棠红·幸福里”建设推进会,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基层治理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集成”,为构建城乡居民幸福生活共同体注入新动能。
打破围墙、贯通资源、激活主体——张家港正以片区化党建思维创新升级城乡社区治理幸福圈。一方面,该市发挥社区党组织“轴心”作用,推动小区内外多方组织共治、服务网络共享、多元主体共情,着力培育互利共赢的“街区式”治理生态。另一方面,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需求导向,以“部门一行动”“组织一项目”回应民忧民盼,以“家门口阵地”微改精提优化服务体验,统筹打造条线资源联动的“嵌入式”服务场景。不仅如此,该市积极探索市场化、可持续的治理方法,从推行“大物业”治理、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到试点探索社区“造血”路径……助力基层构建盘活增效的“开放式”发展体系,实现降本增效、长效运营。
治理蓝图唯有落地才能惠民。张家港在推进区域型“海棠红·幸福里”建设中,聚焦薄弱环节、关键环节,启动三大方面具体行动,勾勒出清晰的“实践路径”。“条线嵌入攻坚项目”直指群众高频关切,聚焦守护“头顶上的安全”、“三官一律”进小区、探索“大物业”模式等10个方面,推动资源下沉、靶向发力;“共治共享增量计划”着眼增强基层自治活力、促进社区良性发展,细化引育“空间合伙人”、培育“社群主理人”、孵化“海棠商户”等5项计划,充分调动小区内外、多年龄段、个人集体等方方面面力量加入社区治理队伍;“群众有感提升工程”则从与群众关系最直接、感受最真切的物业、阵地等细微处入手,实施五项“硬件+软件”提升工程,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实实在在感受到便利与温暖。
区域型“海棠红·幸福里”建设的要义,不仅仅是打通小区、社区治理边界,关键是要打通各方面的治理堵点。针对行政管理交界地带容易出现的治理盲区和壁垒,张家港今年创新推出毗邻区域协同共治“近邻计划”,聚焦破解因行政隶属、政策、服务、习俗差异导致的协同难题,明确协同兴产业、促振兴、优综治、惠民生四项重点任务,致力实现近邻共赢、共富、共安、共福。目前,首批10个年度解题项目已全面启动,正由张家港、常熟、江阴相关条线部门和镇村党组织协同领办推进,努力把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优势转化为协同发展的治理效能。
无论是不同类型的单位、丰富的经营主体还是热心的个人、团体,都可以成为港城善治的助力者、合伙人。近年来,张家港大力实施“善治先锋合伙人”培树计划,广泛引育各类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首批870余名“善治先锋合伙人”已正式选派到位。这支由居民能人、在职党员、社会志愿者,以及共建单位、企业、社会组织、海棠商户、居民社群等多元主体组建的治理队伍,正以各展所长、协同发力的方式,为张家港共建共治共享新实践注入强大动能。
今年以来,张家港的小区实体型党组织覆盖率达100%,定向下沉115名小区第一书记、党建顾问,指导落地329个合伙人项目,实现党的组织、工作双覆盖。通过“民呼我为·先锋领治”行动,办好楼道亮化、架空层改造等5000余件民生实事。统筹党群服务中心、条线阵地、小区闲置空间等资源,打造超5800处“幸福场景”,让“人的一天、人的一生”在港城幸福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