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把专业助老服务送到心坎上

时间: 2025-09-07 00:37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清晨,吴中区临湖镇石舍村的晨光刚漫过巷口,助老员吴阿姨已提着工具包,轻叩独居老人沈阿婆的家门;午后,苏州高新区狮山横塘街道何山社区,康复师背着理疗仪器走进周阿姨家,一边进行基础健康检查,一边叮嘱日常护理要点;傍晚,相城区黄桥街道的培训教室内,40余名身着统一制服的助老员仍在模拟个人护理等服务场景,反复练习规范动作……这些散落在苏城街巷的日常生活片段,串联起了苏州康养集团居家养老上门服务的温暖图景。

作为苏州首家开展居家上门服务的市属国企,目前,苏州康养集团设9个居家上门服务点位、服务1.1万余名苏州老人,月均服务工时超4万小时,已覆盖吴中、相城及高新区。集团以“专业为基、温情为魂”,将惠民服务从“家门口”送到“心坎上”,为国企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写下可复制、可推广的“苏州样本”。

从“试点破冰”到“多区覆盖”,数据见证服务广度

苏康养的居家上门服务,始于一次精准的“试点试水”。2024年7月,苏州市苏康养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承接狮山街道居家养老项目,服务对象以辖区内高龄、独居老人为主,重点围绕“基础家政+简单照护”开展服务。

2025年成为苏康养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扩张的“关键年”。3月,公司承接了吴中区金庭、光福、东山、临湖等4个镇5个点位的居家养老上门服务项目,服务对象近8000人。为确保每位老人都能被“精准覆盖”,苏康养迅速在吴中区设立多个区域站点,每个站点配备1名专职站长,负责统筹30至40名护理员。5月,服务进一步延伸至相城区黄桥、渭塘、北河泾三个街道,新增服务人员3000余人,形成“吴中+相城+狮山”的多区域服务格局,累计服务覆盖超1.1万人。

翻开苏康养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的服务台账,一组组数据勾勒出服务的“扩张轨迹”与“覆盖深度”:在高新区狮山街道,1至6月为376户老人完成1.07万小时服务,服务响应率100%;在吴中区,自3月承接服务以来,东山镇、临湖镇、光福镇等,已有7365人享受上门服务,覆盖率达96%,累计服务时长超11.8万小时;在相城区,短短3个多月,便为3039名老人提供服务,服务时长达3.7万小时。

“我们的服务从不是‘盲目铺摊子’,而是跟着政府要求、老人需求走。”苏州市苏康养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葛亚飞介绍,每进入一个新区域,团队必先开展细致的入户调研工作,摸清当地老人的年龄结构、健康状况、服务偏好,再针对性制定服务方案。例如:考虑到吴中区部分失能老人的特殊需求,团队主动增加上门擦浴服务,用细致入微的照料,为老人们送去洁净与清爽;针对狮山横塘街道新狮社区老人出行不便的特点,平台公司联动集团机构专业医护人员,提供“送医上门”服务。这种“一区一策”的精准适配,让服务专业且暖心,收获了老人及其家属的高度赞誉。

从“技能培训”到“走心服务”:细节里藏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情

6月下旬,相城区黄桥社区的培训教室内,40余名助老员身着统一制服,跟着讲师的示范反复练习助浴流程。讲师系统讲解居家上门服务的规范与操作技巧,强调服务中的细节把控。这样的“理论+实操”培训,是苏州康养集团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全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在居家养老服务市场,民营企业“逐利导向”导致服务缩水、价格虚高的问题时有发生。康养集团作为国企,从起步便确立了“惠民优先”的核心定位,用“标准化建设”与“非盈利创新”打破行业痛点。为了让标准“落地生根”,公司构建了“常态化培训体系”。今年6月起,苏州市苏康养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启动助老员服务标准及技能培训系列课程,特邀护理院校讲师、社区医生授课,围绕“专业技能、服务意识、沟通技巧”三大核心维度,为助老员“充电赋能”。葛亚飞透露,集团目前还在加速推进居家上门服务标准化服务流程的制定,让“专业”成为苏康养服务的“硬底色”。

“居家养老不是‘完成任务式’的服务,而是要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在葛亚飞看来,专业的技能是服务的基础,而人文关怀则是服务的灵魂。

今年5月,东山镇一老人因肩周炎导致手臂无法抬起,护理员在入户服务时发现后,立即反馈给站点。当天下午,康养集团康复师便带着理疗仪器上门,结合老人的擦浴服务,为其开展电疗与关节松动训练。经过1个月的定期服务,老人的手臂已能正常抬起。“以前去医院做康复,来回要坐1个多小时的车,现在在家就能做,太方便了。”老人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6月初,狮山横塘街道新狮社区的一位老人受伤,苏康养居家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联动集团机构专业医护人员“送医上门”,清洁伤口、指导照护,让老人足不出户享受到专业医疗服务。

“主动惠民”更是苏康养的工作主线。今年夏天,集团为贫困、孤寡老人送上包含沐浴露、清凉油的“清凉礼盒”;作为“点亮孤岛”公益行动的延伸,集团在何山社区发起“爱脑行动”,为老人做认知障碍筛查,让更多的老年人及其家属关注……这些“不盈利”的服务,体现了康养集团的国企责任和担当。

从“当下服务”到“未来可期”:织就覆盖全市老人的“银发幸福网”

“阿婆,今天咱们洗个澡,家里给您收拾得亮亮堂堂。”夏日的午后,助老员金卫媛走进狮山横塘街道93岁独居老人顾泉云家。老人在两天前意外摔倒,生活骤然陷入困境,连最基本的个人清洁,都成了难以逾越的大山。金卫媛一边轻声安抚,一边和家属一起把老人抱进浴盆。温水擦洗、更换衣物、整理被褥,金卫媛的动作轻柔又利落,还不时和老人聊家常,浴水的热气中更多的是温情。

“金阿姨比亲生女儿还贴心,洗头、剪指甲、打扫卫生,一样不落下。”几天后,阿婆家人为了表达感谢,给金卫媛送来锦旗,以表达谢意。

“有苏康养的助老员在,我们在家养老更安心、更舒心了。”这是受访时老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从狮山街道的“试点探索”,到多区域的“全面开花”,康养集团展现了国企在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独特优势——既有标准化服务的专业底气,又有惠民利民的初心温度。

谈及未来规划,葛亚飞表示,苏康养居家养老上门服务将从规模扩张与服务深化双向发力:规模上,计划2025年底前进入苏州工业园区、姑苏区等区域,将服务人群提升至2万人;服务上,除了加快制定标准化服务流程,还将联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把手工制作、健康讲座等活动“搬进”老人家中,让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参与社交。此外,集团将深入挖掘老人需求,探索开发“陪诊就医”“智慧监护”等创新服务,靶向解决高龄群体日常生活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让助老服务更具温度与实效。

“政府把养老关怀送到家,我们要把专业做到心坎上。”这句写在苏康养服务手册首页的承诺,正化作一个个温暖的服务场景,编织成一张覆盖苏城的“银发幸福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LOL官方投注平台 澳门威尼斯人app 永利体育 AG真人 足球外围平台 澳门新葡京博彩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