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嘟嘟、毛茸茸的水蜜桃挂件,在近期凤凰水蜜桃旺销期销售超千个,成为当地今夏最甜蜜的周边产品。“除了水蜜桃挂件,我们‘河阳河恬’IP的玩偶、漆扇等文创产品同样都是爆款,为当地农文旅发展增色不少。”凤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江燕说。
“河阳河恬”这对IP形象,设计灵感源自凤凰镇深厚的“状元文化”与蓬勃的“蜜桃产业”。身着状元袍的“河阳”与粉绿桃装的“河恬”,活化了一方水土独有的文化基因,成为古镇凤凰的文化品牌。近年来,苏州越来越多的乡村文创IP成功试水,文化基因注入乡土产业,沉睡资源被创意唤醒,千年田园正生长出全新的经济图景。
文化挖掘:乡村资源逐步解码转译
即将在8月量产上市的苏州农产品六宝IP、苏州枇杷盲盒为苏州特色农产品赋予了鲜活个性。这一系列由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博士生何泽谕团队创作。据介绍,此次开发的农产品六宝中有威风又呆萌的阳澄湖大闸蟹,圆润亲和的苏州大米,俏皮活泼的苏州枇杷,憨态可掬的芡实,灵动有趣的碧螺春以及笑容满面的杨梅,这些IP形象各有特色,充满了童趣。目前团队还在与市内多个板块上的农业主体接洽,增加苏州乡村文创产品的种类,如苏州大米周边、镇湖黄桃等文创作品。
此外,太仓的郑和航海主题文创冰箱贴、吴江太湖雪蚕桑文化园衍生的茧艺永生花等,无一不是将散落乡间的文化遗产,淬炼为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要实现产业兴旺离不开产业融合的助力。苏州乡村蕴藏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它们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力。不少设计师都认为,如果能对这些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广泛应用,设计文创产品、发展文创产业,将为乡村建设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文化效益与经济效益相互转化、同步增长。
人才驱动:乡村创客引领产品升级
吴中区光福镇遇涧乡土工艺专业合作社由海归“绣二代”府涵璐于2020年在家乡光福镇香雪村创立,是苏州首家由海归女性领办的民间工艺类专业合作社。府涵璐介绍,可穿戴的苏绣系列是合作社极具特色的产品,该系列将苏绣与吊坠、耳环、胸针等首饰相结合,让苏绣成为能佩戴的时尚单品,在设计上也融入了许多传统文化,比如以运河文化元素设计的水韵平安兽系列通过苏绣呈现,将“如意吉祥”“扭转乾坤”等祥瑞意象浓缩于方寸之间。这些兼具文化深度与时尚锐度的单品甫一问世便销售一空,不乏来自北上广深甚至海外的客人选购,还成功进驻北京SKP等高端商场。
“我认为文创的概念是文化创意单品,它得有文化价值,但不必有限定价格。”府涵璐对文创有着自己清醒的认知,这些可穿戴的苏绣文创单品,因为比较小巧,所以需要极致的工艺。它们打破了非遗“只可远观”的距离感,兼具时尚感和实用性,还能让更多人了解苏绣。“我们近期就有客户先买了一套苏绣首饰,又引荐朋友买下了苏绣收藏品。”府涵璐说。
品牌助推:江南风味变身发展“富矿”
在近期火爆的苏超主题市集上,大米冰淇淋引发了市民的味蕾狂欢。本土品牌“可米酷”将苏州软糯地产大米与清香碧螺春融入冰淇淋配方,创造出令人惊喜的江南风味。这些舌尖上的文创不仅征服了老苏州,更通过电商平台俘获全国消费者的心。
“苏州大米和碧螺春口味冰淇淋,选用江南优质大米作为主要原料之一,蕴含着江南水乡的自然韵味,采用植物基配方,契合当下消费者对健康、环保饮食的追求,吸引了一大拨粉丝。”可米可酷相关负责人李茜介绍,作为苏州本土冰淇淋生产企业,可米可酷还开发了众多景点以及地方特色农业产品,推出了一系列文化特色产品,如阳山白龙茶口味冰淇淋、树山杨梅口味冰淇淋,为茶农果农架起了通向广阔市场的桥梁。农产品的价值链,在创意赋能下实现了跃升。
据了解,苏州在乡村文创领域的创新探索已然织就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络:依托农业品牌故事大赛梳理文化资源,通过“土特产地图”整合推广渠道。更具前瞻性的是推动组建“乡村设计师联盟”与“乡村文创联盟”,系统性地深挖文化富矿,激活创新效能。
“今年以来已经推动组建苏州乡村设计师联盟、乡村文创联盟,并依托这些联盟,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内涵,强化创作创新效能,全面推进产业融合发展。”苏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还计划继续加大乡村文创产品开发力度,例如加强与苏博等文创团队的合作,优化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年轻设计团队入驻,争取打造更多爆款文创产品,推动代表苏州乡村文化的文创产品“出圈”,提升乡村整体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