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苏州要闻

法治为基,激活基层治理生机

时间: 2025-07-23 01:24 来源: 苏州日报 访问量:

从规范行政执法、破解跨域协作难题,到深化基层治理、化解矛盾纠纷;从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创新普法形式,到优化法治文化阵地、打造特色品牌,近年来,吴江区以问题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打出了一套基层法治建设的“组合拳”。

在这里,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综合查一次”改革让企业减负增效;“援法议事”平台让群众自治活力迸发,矛盾纠纷在基层一线迎刃而解;“普法三宝”“垂虹法治直播间”等特色普法品牌,让法治理念飞入寻常百姓家,遇事找法成为群众共识。

规范执法,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今年4月,苏州市吴江区司法局联合上海青浦、浙江嘉善两地司法局,发布9则长三角示范区行政执法典型案例。这一举措推动了区域执法协作标准化,加速了执法协作配合,规范了行政裁量权行使,发挥了毗邻共治优势,形成了示范带动效应,为长三角及全国区域协同治理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区经验”。该做法入选示范区制度创新项目并获得全国推广。

“推动长三角示范区行政执法标准趋同,是吴江区完善基层执法监督体系、提升区域执法效能与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吴江区司法局副局长陆学明表示,近年来,吴江区紧扣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要求,通过建章立制、创新方式、一体协作,深入推进基层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有效提升了行政执法监管效能和规范化水平。

为解决行政检查“随意、重复、多头、无效”的问题,吴江区纵深推进“综合查一次”改革,出台《苏州市吴江区“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工作规范》等文件,全流程规范联合检查。梳理2399项行政执法事项,公示66家行政检查主体,优化联合检查场景,推行检查计划备案公示,严格划定涉企检查边界。截至6月底,8981家企业接受联合检查,压降检查频次50.26%。此外,吴江区全面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免罚轻罚”制度为企业减轻负担超1872万元,让执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

为提升全区行政执法能力水平,吴江区深入开展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强化执法人员业务培训。组织执法人员、执法监督人员参加专题培训班,完成2702名行政执法人员20学时公共法律基础知识培训、考核,提升法治素养和执法能力,并会同吴江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组织基层执法人员开展“全科式”执法培训10期,累计培训1311人次,提升镇、街道综合执法规范化水平。

与此同时,吴江区还强化行政执法协调监督职能履行,组织各地各部门全面自查近年来所办理的全部行政执法案卷。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案卷自查1000余卷。组织开展2025年度重点行政执法领域案卷评查暨“两法衔接”专项评查活动,抽取168卷执法案卷重点评查,落实专人紧盯执法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

夯实基础,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最近,吴江区七都镇太浦闸村法律顾问周康谕律师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水利施工导致居民房屋出现裂缝的纠纷,促使双方达成和解,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吴江,像周康谕律师这样的村(社区)法律顾问共有157名,他们活跃在基层一线,全程参与村(社区)调解方案制定、法律分析论证及和解协议起草,助力诉源治理提质增效。

“在基层治理中,我们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及一线调解员的协同作用,构建起高效的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努力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切实筑牢基层法治建设的坚实防线。”吴江区司法局副局长王永权说。吴江区还深入推进“巡回调解”,构建起“1个区级15人专家库+N个镇街巡回小组”的调解矩阵,下沉专业资源推动源头解纷。

在吴江,村(社区)调解组织实现了全覆盖,并建成村(社区)个人品牌调解室69个,全部实质化运行。通过组织调解服务队伍入户走访、微信交流、电话沟通等方式,将矛盾纠纷排查触角精确延伸到户,逐村逐社逐户排查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讨薪维权纠纷、生产经营纠纷等各个领域的矛盾纠纷,全面掌握辖区各类潜在的隐患纠纷,第一时间掌握辖区内群众思想动态和生活情况,确保各类矛盾纠纷早预防、早知晓、早化解。

在优化基层法律服务方面,吴江区还创新推出公证便民服务,设立11个远程公证点,覆盖全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公证事务。同时,在震泽镇等区(镇)设立专门服务点,针对行动不便群体提供上门公证服务;在七都镇,公证员变身“老娘舅”上门办理调解协议赋强公证,有效解决基层群众的实际需求。不仅提升了法治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还为矛盾纠纷预防和基层治理优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进一步夯实了法治基础。

“援法议事”活动已经成为优化基层治理、促进村(社区)环境改善过程中解决问题、化解纠纷的好方法。吴江区通过培育发展“红黄黑榜”评议、“百姓说事”、“凉亭议事”等“援法议事”平台,激发村(社区)居民自治内生动力,并鼓励基层各小区积极运用“援法议事”自治协商机制,以法治手段解决居民生活中的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基层治理。

提升素养,让遇事找法成为群众共识

前段时间,吴江区盛泽镇黄家溪村有位村民想在农田上开条路到家门口,方便车辆进出。于是,他通过“黄家溪(小鱼海棠)”的抖音号向村副书记俞赟反映了这一诉求。俞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向该村民详细解释了基本农田不能随意侵占的规定。随后,俞赟积极协调,在村里稍微远一点的地方,为这位村民解决了停车位问题。

俞赟介绍,近年来,黄家溪村通过大力开展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并结合润物细无声的普法宣传活动,村民的法治素养有了显著提升。如今,村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逐渐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得益于此,村里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也未出现群体性纠纷,呈现出一片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黄家溪村村民遇事找法只是吴江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吴江区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为核心,积极落实实施国家工作人员“尊法赋能”、青少年“学法护航”、经营主体“守法致远”和村(居)民“用法安居”等“四大行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完善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全民普法工作走深走实,为法治吴江建设注入强大动力。

在吴江,“普法三宝”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普法品牌,其接地气、有趣实用的特色深受群众喜爱。以真人小品形式,围绕社会热点拍摄原创普法短视频,内容涵盖民法典宣传、青少年保护、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国家安全等,有效提升了普法宣传效果。截至目前,“普法三宝”已推出80余条作品,观看和点赞量超过50万人次,《守江河生态护法治威严》《那本小红书借我看一下咯》等作品更是成为群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此外,吴江区还上线“垂虹法治直播间”,在平望“DAYUN元宇宙”项目中巧妙地嵌入法治元素,进一步拓展了普法的深度和广度。

为让法治文化深入人心,吴江区还精心打造了“一轴两翼三级”法治文化阵地格局。以大运河为“主轴线”,环长漾法治文化带为“西翼”,水乡客厅为“东翼”,充分彰显“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同时,吴江在区、镇、村三级建设法治文化阵地集群,融合本土文化资源,整合平台资源,发挥已有阵地作用,依托口袋公园、健康步道、社区书房等场所推进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完善“15分钟法治文化服务圈”,让群众随时随地都能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

吴江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金江华表示,该区将继续在法治建设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更多“吴江经验”,让法治之光熠熠生辉,持续照亮基层治理的前行之路,为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筑牢法治根基、保驾护航,让法治成为吴江大地最坚实的基石和最温暖的底色。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伟德体育bevictor 线上赌博app 太阳城app 欧宝体育 威尼斯人博彩 美高梅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