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区县快讯

常熟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三

时间: 2025-09-23 14:16 来源: 常熟市人民政府 访问量:

9月21日,《2025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常熟综合实力排名跃升至全国第三。这一突破是常熟坚持以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生态优先和民生为本发展路径的集中体现,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活力。

2025年以来,常熟延续强劲发展势头。上半年,常熟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48亿元,增长6%,规上工业总产值2454.6亿元,增长4.3%。这背后,是常熟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坚定步伐。

常熟深化“百企千亿·领航登峰”大企业跃升和专精特新“育林参天”培育行动,签约播种、护苗、育树、造林、参天五类项目180个,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数三年翻番。目前,常熟市有科技型中小企业1560家,各级各类瞪羚、“独角兽”企业突破110家。同时,常熟扎实推进传统产业升级,重点做强服装品牌,加快向时尚品牌策源地升级。此外,新兴产业培育也成效显著。举办“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大会暨智算未来城启航活动,编制完成低空经济发展规划、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落地规模20亿元的低空经济产业专项母基金……一系列举措让常熟的产业发展既有“厚度”又有“高度”,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作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常熟始终把科技创新作为强市之本。全市人才总量近50万人,高层次人才达4.5万,国家级领军人才81人、省双创人才159人、苏州创新创业领军人才360人。各类人才汇聚,为常熟的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常熟持续强化创新人才支撑,印发相关政策措施,申报江苏省双创人才项目16个、姑苏领军人才项目91个。常熟在省内率先开展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促进技术成果转化。同时,深化产创融合“十百千”平台载体工程建设,落地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常熟分中心等多个重大科创平台,建成苏州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17家、科创孵化载体63家,获评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创新与人才的良性互动,让常熟成为一片充满活力的创新热土。

常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昆承湖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4年湖心断面总磷浓度为0.040mg/L,首次达Ⅲ类,创下有监测记录以来最佳水平。“十四五”以来,百余项重点治水项目精准施治,国省考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Ⅲ类。

常熟还编制完成《常熟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探索出沙家浜“红+绿”等多条GEP增值路径。作为全国首个“国际湿地城市”,常熟以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展现了现代城市与自然共生的美好图景。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不仅让常熟的天更蓝、水更清,也为可持续发展增添了强大动力。

常熟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聚焦“一老一小”,不断提升民生福祉。2025年以来,全市新增托位614个,招收托儿1137名,培育完成5所具有示范性的幼托一体园所。同时,建成2个乡村互助养老睦邻点,完成12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改造提升,建设694个家庭养老床位。

在教育方面,常熟持续擦亮“学在常熟幸福教育”品牌,获评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此外,常熟还通过古城限时步行街、虞山“雄鹰线”等项目,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打造“江南户外运动第一城”。一系列民生举措,让常熟的发展更有温度,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常熟全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绘就“锦绣江南鱼米乡”的崭新面貌。2025年上半年,有75个村庄通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项目验收,进度居苏州前列。同时,获批2025年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建设“滨河智谷”农业科创片区及“伏羲农场”示范基地,打造华东地区“AI+农业”样板。

基层治理创新层出不穷,“乡村云”平台、“空中网格员”等数字化手段深化基层“五治融合”。重大交通工程加快建设,沪武高速扩建、海太长江通道有序推进,通苏嘉甬铁路常熟西站综合枢纽启动建设,常熟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常熟的成功实践表明,高质量发展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创新驱动,注重系统谋划,更要突出人民至上。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创新之姿、生态之美、人文之韵,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为中国式现代化县域实践提供宝贵经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赌app 澳门博彩平台 沙巴体育 在线赌博平台 买球app 沙巴官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