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坚定信念与创新实践,一笔一画勾勒着新时代的生态画卷。
面对大气污染顽疾,常熟亮出科技利剑——32套车载式大气颗粒物走航监测系统被装上城市公交。这些移动的“环保哨兵”,绘制出城市道路扬尘污染动态云图,让隐匿的污染源无所遁形。配合环境质量“首季争优”“春夏攻坚”“对标进位”等专项行动,一场针对VOCs企业的全面摸排与精细化治理战役同步打响。燃气锅炉低氮改造的“回头看”,工业炉窑整治的再深化,餐饮油烟的细排查,多管齐下为天空“减负”。成效已显现在市民每日的呼吸之间:去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提升4.7个百分点、改善率排苏州第二,“常熟蓝”成为抬头可见的日常风景。
水是江南的灵魂。常熟编织起一张覆盖所有国省考断面的“一断面一方案”精准治理网,“十四五”以来,百余项重点治水项目如同精准的手术刀,直指污染核心。对入河排污口的拉网式排查,劣Ⅴ类水体的攻坚清零,换来的是国省考断面水质首次全部达到Ⅲ类的清澈答卷。EQI(生态质量指数)变化值苏州大市正序排名第一,在全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督管理综合评定中拿下苏州地区唯一满分。如今漫步河畔,波光粼粼处鱼翔浅底,一幅流动的水乡生态图景在阳光下徐徐铺展。
常熟在全省率先探路生态价值转化,精心搭建起符合本土特色的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经测算,常熟GEP高达1991亿元。这巨大的“绿色银行”正持续释放着生态红利。
芦苇荡里的军民鱼水情让沙家浜声名远播,如今这片土地以生态湿地为载体,将红色文化、水乡文化巧妙融合到村庄美居建设中,景区开发了研学实践项目“沙家浜红绿新学堂”,走出一条“红绿结合,永续发展”的创新之路。沙家浜还依托阳澄湖大闸蟹知名品牌,建立集生产、加工、电商、旅游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让青山绿水间流淌着富民增收的喜悦。
常熟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不仅编制完成《常熟市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报告》,形成苏州地区首份生态价值清单,还结合“两山”基地创建,开展生态价值与土地使用融合研究,成功探索出沙家浜“红+绿”在内的多条可复制可推广的GEP增值路径。
常熟打造了“一企一档”动态数据库,融合国家、省、市三级环境信息,运用5G、物联网进行大数据关联分析。跨部门环境信息平台的构建,实现环境质量、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数据有效集成、互联共享,让污染无所遁形,决策精准高效。科技之力,正为生态保护注入强大动能。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健康最敏感的脉搏。常熟精心构建“1+6+N”观测网络,1个智慧总站、6个分站、N个监测点如同生态前哨,已记录到1622种生物。高达95.7%的重点物种保护率,让常熟稳居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第一方阵。
今年6月,来自9个国家的30余名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湿地及候鸟保护与管理研修班学员走进沙家浜湿地公园。这场跨越国界的生态对话,让世界见证了江南湿地保护与传统文化传承的双重魅力。
常熟以创新为笔、实干为墨,在锦绣江南大地上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动人画卷。展望未来,这座千年古城将持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崭新境界,让绿水青山永驻,让江南福地的生态长卷愈发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