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城企协同・共促就业友好 国聘“就业友好城市”及“员工友好企业”双评价项目发布会在京举行。苏州市凭借在产业发展支撑力、就业服务保障、职业发展潜力、生活环境品质、人才就业生态五大维度、10项重点、21个指标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获评“2025就业友好城市”!
“就业友好城市”聚焦五大维度构建科学评价框架:“产业发展支撑”关注产业对就业的承载力与创新动能,涵盖人均GDP、高新技术企业密度等指标;“就业服务保障”衡量岗位供给潜力与就业服务可及性,包含单位GDP就业弹性、岗位供给活力、就业服务覆盖度、失业人员再就业占比等内容;“职业发展潜力”围绕劳动者的核心发展需求,聚焦收入增长潜力与能力提升空间,纳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技能人才占比等指标;“生活环境品质”着眼城市对劳动者的吸引力与留存力,评估公共服务便利性、人居环境质量等重点;“人才就业生态”则综合考量当地政策实践与当地企业表现,反映就业友好城市建设的系统性与落地性。
活动现场,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智库首席专家莫荣强调,构建就业友好型发展方式,既针对用人单位,又针对政府部门。要让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成为就业提质扩容的过程,提高发展的就业带动力。活动现场,多家知名企业还共同发起“员工友好企业行动倡议”,推动广大企业共同开展特色创新实践,促进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良性循环。
在圆桌对话环节,苏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二级调研员谭国明作为受邀专家和地方部门代表,结合苏州就业友好工作的地方实践,分享了构建全链条就业友好生态的经验做法。苏州是一个创新务实、开放包容的城市,近年来,苏州在坚持落实就业优先战略的同时,注重在全社会营造就业友好、劳动光荣的积极就业用工环境,不断强化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同向协作,不仅在产业友好、技能友好、服务友好和生态友好方面发力,也在企业员工、教育成才、资源要素等方面推动“友好”建设。
截至8月,苏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9.01万人,占全省的30.82%;企业有效用工备案人数为544.97万人,占全省26.24%;新增技能人才10.6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5.89万人,数字技能人才3.36万人;累计发布青年人才岗位需求16万个,开发见习岗位11294个,组织6900人参加就业见习。
接下来,苏州将积极吸收各地先进经验,加快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就业友好型城市。将在产业友好、技能友好、服务友好和生态友好方面重点发力,坚持积极优先的就业政策,真金白银为企业减轻负担,真情实意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就业服务,在全社会形成政府调控有度、部门政策有力、经办服务有效、企业发展有质、百姓乐业有成的就业友好新局面,以高质量的就业友好发展方式支撑苏州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