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荷叶罗裙一色裁”的水乡诗意流淌,到“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烟火气息升腾,再到警灯闪烁、藏蓝守护的安宁画卷铺展——苏州的夏夜,因平安而越发动人。入夏以来,全市公安机关以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为抓手,全量把握治安规律,全域织密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间烟火,护航城市韧性发展。
守护城市烟火气点亮夏夜平安灯
日前,在常熟东南街道夜市,两桌食客发生口角争执,冲突一触即发。接到报警后,情指中心通过一体化调度平台,指令就近警力火速抵达现场,并借助“5G单兵”系统实时回传画面精准指导现场处置……很快便成功平息纠纷、避免了矛盾升级。
这是全市织密夏夜“平安网”的缩影。6月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深入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百日行动,持续调优以86个警务工作站、200多支武装冲锋车组为骨干的巡逻防控体系,在精准投放警力、发动群防群治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无人巡逻车、警用机器狗、水面救生机器人等新技术装备在一线的实战应用,持续提档升级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织密重点部位巡逻防控,强化见人、见灯、见车、见装备“四见”措施。今夏以来全市路面侵财类警情同比下降9.3%,涉旅警情数同比下降23.2%。
同时,公安机关主动融入全市赛事经济、演出经济、展会经济大局,创新构建大型活动智慧安保体系规划和“数字孪生”安保模式,有效确保748场大型活动万无一失、305.6万余人次参与群众安全平安顺畅。
道路交通更安全群众出行更舒心
7月30日,台风“竹节草”来袭,张家港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启动极端天气下交通安全保畅应急预案,并通过数智交管平台,加强对辖区道路通行状况监测。
“金港大道南环路路口车流超阈值、时速骤降至15公里”,根据平台发出的红色预警,交控中心指挥员立即调整沿线11个路口的信号灯配时,一键启用“绿波”通行模式。短短5分钟内,该路段车速即回升至38公里/小时,运输动脉恢复畅通。
苏州工业底蕴深厚、文旅资源富集,“人、车、路”要素高度密集,从台风侵袭下的交通快速疏解,到“苏超”赛场两万球迷25分钟内高效退场,再到暑期日均237万人次大客流的畅通保障,全市公安交管部门纵深推进“5510整治工程”“高速公路30勤务”“文明交通提升工程”等专项行动,全域应用“苏城朱雀”道路隐患智能诊治模型。
今年以来,全市道路交通亡人事故数、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13.0%和14.2%。
不仅如此,公安交管部门还创新建立警医联动道路应急救援机制,会同卫健部门确定29家定点医院,建立完善绿波保畅、铁骑开道、警力随车入院等举措,探索应用无人机实施血液样本运送、事故快撤快处等服务场景,抢抓救治“黄金时间”、打通送诊“绿色通道”。
科技助力防溺水守护夏日生命线
“找到‘落水人员’,启动无人艇救援!”8月11日,在长江太仓段江畔,一架无人机迅速精准定位。几乎同时,水面救生无人艇如利箭般破浪前行,仅用50秒便将“落水者”安全带回岸边——这是太仓市公安局水域救援常态化演练的场景。
今夏的太仓,7名无人机、无人船警航“飞手”“舵手”、30台警用无人机、16艘“海豚”救生无人艇,在“防溺水智能预警系统”牵引下,守护着256平方公里水域。
在水域面积占比达42.5%,321个湖泊与2万余条河道纵横交错的水乡苏州,防溺水是夏季安全防范的重中之重。苏州公安充分整合技术装备资源,打造集“监测—预警—处置”于一体的“防溺水智能预警系统”,该平台实时生成的动态溺水风险热力模型能够精准识别高危时段和区域,从而智能推送预警指令。遇溺水警情时,应急处置模块自动匹配最近救援资源,同步传输落水点坐标,以“云端智能研判+现场联动处置”模式,全面构建“空域无人机巡航、水域无人艇驻守、岸域AI智能预警”的立体防控体系,实现溺水事故的提前干预和有效防控。系统试运行以来,触发有效预警687次,成功救援59人,全域溺水警情响应时效提升4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