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在姑苏区一建设工地,渣土车经过全自动洗轮机“淋浴”后,被智能闸机放行上路。现场的电子公示屏上,PM2.5等指标数据实时跳动。现场,雾炮自动调整着喷雾角度,确保施工现场裸土高标准覆盖。截至前天,姑苏区已有79%的建筑项目顺利复工,已复工施工企业100%落实环保与安全要求。
在高处远眺,古城黛瓦与蓝天相映成画,施工围挡上的电子屏滚动提示着“为后世留一片姑苏蓝”的字样。这场“尘”与“城”的博弈战,正通过“科技+机制”双驱动,转化出高质量的绿色生产力。
“我们鼓励施工单位以科技赋能绿色施工,现在很多施工单位都换成了全电施工机械设施,减少柴油机械使用。”姑苏区质安站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走航监测、智慧工地等技术手段,姑苏区对重点区域的建筑工地扬尘实施动态监管,严查数据造假、扬尘治理设施停运等行为。
“今年的PM2.5浓度和钾离子浓度都有所下降。”春节长假一过,姑苏区住建、环保、城管部门组成“蓝天特勤队”,紧锣密鼓地开展环保联合执法。执法人员在施工现场使用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仪器,进行近距离PM10和PM2.5指数实地测量,检测结果均符合环保要求。据了解,春节期间姑苏区PM2.5浓度同比下降了48.5%。
据了解,针对传统扬尘污染顽疾,姑苏区严格落实“六个百分百”要求:施工现场严格落实围挡封闭、物料覆盖、车辆冲洗、道路硬化、湿法作业及扬尘监控,从源头减少扬尘污染。同时,结合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暂停露天拆除、喷涂等作业,加密雾炮洒水频次,确保裸土高标准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