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苏城寒风凛冽,再次迎来大降温。针对冰冻严寒天气,苏州市各级民政部门进一步摸底排查困难群体,采取有力措施为困难群众兜底解忧,及时解决城乡群众遭遇的突发性、紧迫性基本生活困难,全力保障困难群众安全过冬、温暖过节。去年12月中旬以来,全市对低保、特困等低收入家庭开展全覆盖走访,实施临时救助16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物)62万元。
温暖过节
开展节日走访慰问活动
今年76岁的杨老伯是丧偶独居老人,家住昆山经济开发区玉龙社区。寒潮来临之际,玉龙社区了解到老人因太冷不便出门,便送去热气腾腾的饭菜,用“一餐热饭”的温度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同时,为老人提供常用生活用品,并送上寒冬保暖物品,并检查门窗情况,对电线和电器设备进行安全检修。
为进一步传递党和政府的温暖,各级民政部门启动2024年春节走访慰问工作,开展慰问对象调查摸底,确保将民政部门认定的5万余名低收入人口、困境儿童、特殊困难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全部纳入慰问对象范围。
同时,联动慈善组织等社会力量,通过入户走访、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和加强精神关爱服务等形式,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送到慰问对象心上。开展寒冬送温暖行动,自去年12月中旬雨雪冰冻寒潮天气以来,全市对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家庭、其他困难家庭等低收入家庭开展全覆盖走访,实施临时救助162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物)62万元。
爱心迎春
落实群众救助关爱责任
今年67岁的陈老伯是离异独居老人,2022年他因患肺部恶性肿瘤医疗支出较大而陷入生活困难,于当年10月纳入低保,纳入苏州市精准救助资源管理平台给予帮扶关注。近日,姑苏区虎丘街道民政工作人员通过市精准救助平台发现陈老伯高额医疗预警,随后赴陈老伯家了解情况。得知陈老伯在去年因肿瘤手术治疗,在享受医疗救助后个人自付费用仍高达12.67万元,经济情况变得雪上加霜。街道民政工作人员按救助政策及时协助他申请临时救助,给予了一次性救助金3.9万元,结合其困难情况,还为其申请医疗慈善再救助项目补助1.28万元,福彩救助补助5000元,帮助他度过困境。
苏州民政部门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主动发现机制,持续推进苏州市精准救助资源管理平台建设运行。2023年以来,已将全市各相关部门40余项帮扶数据录入监测平台,提升困难预警水平。同时,及时足额向困难群众发放生活救助金。2023年12月中旬以来,已提前下拨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092万元,向3.6万名低收入人口和困境儿童免费赠送“苏惠保”。落实重点救助对象照料服务责任,确保生活有人保障,弱者有人照料。
安全过冬
推进万户安居助困行动
去年12月,苏州启动万户“安居助困”行动,对全市1.5万户低保、散居特困等低收入家庭进行上门安全监测,并启动老旧线路及燃气、用水隐患改造工程。同时,创新探索将单身低保户、散居特困人员等重点救助对象纳入“一键呼”联网求助体系,力求全面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苏州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展万户“安居助困”行动,直接关乎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特别是当前寒潮天气下,更加需要抓紧落实。
“安居助困”行动开展以来,得到了各地积极响应,相城区还引入“温情管家”角色,携手专业检测团队提供精细化服务。“温情管家”在行动中发挥着重要桥梁作用,他们主动联系困难群众与检测人员,协调确定上门检测时间;带领检测队伍深入每一户困难家庭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向群众解答有关人身安全、住房条件改善等方面的疑惑,切实做好入户宣传,解读“安居助困”项目的意义和目的。
